瑪利亞·蒙特梭利是意大利歷史上第一位學醫的女性和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她還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
瑪利亞·蒙特梭利博士對教育做出的最偉大貢獻,就是她發現了孩子童年的秘密。她指出,兒童和成人是完全不同的,他們的心理和行為自有一套規律,需要我們去發現。
歷經百余年的發展,“蒙特梭利教育”被譽為世界成功人士的搖籃。一大批接受蒙特梭利教育及推崇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人,成為了世界知名人物。
這些成功的人士身上表現出了一定的自信、自律、專注,有好奇心,對自己所做的有高度的興趣和熱情,他們善于思考、主動學習、愛探索、勇于創新。
這些都是蒙特梭利教育這棵蒼天的大樹所結的全人教育果子。今天,小鹿來為大家分享蒙特梭利教育的教育方法,看一看你對此了解有多少。
蒙氏教育以兒童為中心,尊重兒童的個性發展,按照日常生活、感官、數學、語文、科學五大領域來開展教學活動。
在教育過程中,充分體現實物化、操作化、情景化、游戲化、形象化、主題化、體驗化的教學特點,使孩子在自由、輕松、快樂的環境中學習成長,使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并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社交。
蒙氏教育實施的是啟發引導式方法。啟發引導式教學,即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及受教育者的條件和水平,采用發問、啟發、引導式的方法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使受教育者能積極主動地學習,以促進身心發展。
在蒙氏班的環境中,幼兒通過自主選擇工作進行操作,老師則會適時地啟發幼兒做活動延伸的探索,適性地引導幼兒做更具難度的工作挑戰,例如幫助幼兒讓幼兒自己做,告訴幼兒方法但不代替做,讓幼兒“玩中做”、“玩中學”。
這種學習方式非常適合幼兒天性和成長特點,使幼兒能夠在快樂中有效地學習成長。正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幼兒強行灌輸知識、技能,不如教會幼兒學習、工作、生活的方法,道理是一致的。
例如蒙氏班在給孩子展示感官領域認識立體圖形的“藍色立體組”工作時,不是僅僅告訴兒童“這是正方體、這是長方體、這是球體、這是橢圓體、這是三棱柱……”而是讓孩子首先通過視覺觀察這些圖形的外形特征,并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思考它像什么;接著,讓幼兒通過親手觸摸感知這個立體圖形的形狀并形成肌肉記憶。
兒童通過主動思考、親手參與操作的過程,對這個立方體的認知會更加準確、更加形象。而這種不斷引導兒童觀察、思考的方式也讓兒童更加專注于眼前的工作,同時對學習更加感興趣。這也就是啟發引導式教學方法帶給孩子的學習效果。
因此,我們在給予兒童知識時,一定要重視培養兒童運用知識的智慧。因為知識是死的,是會折舊、會貶值的;而智慧則是鮮活的、有生命的,是會升值的。我們的教育要有意識減少貶值的灌輸式,增加升值的啟發式,這樣才會使兒童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人生、學習、工作、生活的智慧。
怎么樣?有沒有受到震撼,對蒙氏教育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呢?那老師們知道在今后教學中要如何做了嗎?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