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到了開學的時間,小編在育兒論壇中,發現很多媽媽還在糾結蒙氏教育,雖然為孩子選擇了蒙氏幼兒園,但還是不太放心。
蒙氏教育的“火熱”讓很多媽媽怦然心動,然而各界對蒙氏貶褒不一的評價又讓一些媽媽觀望不前。那么,蒙氏教育到底是怎么樣的呢?孩子上了蒙氏幼兒園后,又可以收獲什么呢?
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接受蒙氏教育的孩子到底有何不同。
蒙特梭利教育的獨特魅力之一是:培養智慧型的人才!
蒙特梭利說“如果教育只是傳授知識,那么人類是沒有希望的”。智慧和知識的區別在于:知識是死的,而智慧是活的,是可以創造價值的。
蒙氏教育在給予兒童知識的同時,更重視對兒童智慧的開發。信息化時代,知識“折舊”很快,唯有智慧是鮮活的。
很多人說猶太人非常有智慧,是的,猶太民族非??粗刂腔?,他們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智慧的人比喻為“背著許多書本的驢子”。
在猶太人看來,這種人即使有很多知識,也派不上用場,而且,知識必須為善,用知識做壞事,知識反而有害。知識是為磨練智慧而存在的,假如只是收集很多的知識而不去消化,就等于徒然堆積許多書本而不用,也是一種浪費。
蒙氏教育以引導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目的,培養幼兒發現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沒有創新的學習是一種低級模仿,思維也會變得固化,不具有創新力。
蒙氏教育學的少,悟的多,讓兒童體驗生活,積累經驗,發展能力,形成智慧,所以蒙氏教育培養出來的是——智慧型人才,而不僅僅是“聰明”。
聰明與智慧的區別就是:聰明的孩子發現問題,智慧的孩子能夠預設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因此蒙氏教育注重的是啟發和引導兒童的獨立思維能力,引導兒童整合經驗解決問題,挑戰困難!所以小編稱蒙氏教育為——過程教育,而非比拼結果型教育。過程才是傳遞方法、啟發智慧、提升經驗的重要根本。
蒙氏教育要最終呈現出的是一個擁有自學能力的孩子,是一個我要學的主動學習型的孩子。而不是要我學的孩子的被動式學習者。自學能力是讓孩子從內產生自學的能力,沒有自學能力等于白學,雖一筆之差但帶來的結果是巨大的差別。這個差別就是沒有自學能力的學生離開了老師之后不知道如何繼續獲取知識,失去持續成長的動機。
蒙氏教育提倡興趣教學、讓在做中學,在參與和體驗中去觀察與思考,通過自己思考和自己動手解決問題而獲得成就感!感受學習的樂趣,真正做到理解式學習!因此接受蒙氏教育后的孩子到了小學二年級下學期之后,和普通孩子的差異也會體現出來,蒙氏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會在課堂中、學習上體現出來,甚至在興趣和性格上都會逐漸呈現出爆發的效果。
人生是場馬拉松,而非百米賽跑。如果你把孩子的人生看做百米賽跑,那你千萬要讓他贏在起點,因為百米賽跑起點重要。如果你把孩子的人生預計的很長,那請你一定要讓他贏在終點,因為過程積蓄能量很重要。孩子要走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不要以自己的判斷讓一個熱愛學習的孩子最終走向失去興趣。
蒙氏教育像“小火慢燉型”營養十足更健康,只要堅持方法科學引導,就一定會花開綻放,只是需要一定時間。
0-6歲的早期教育,杜絕知識灌輸式教育、杜絕小學化傾向,正是為了幼兒在今后的成長中打下基礎做準備,因為只有根基扎牢才能穩若泰山,急功近利只會走偏了方向。